顯示具有 中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使用Linux系統和自然人憑證線上報稅

財政部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

本系統用於:
Mac OSX(Safari 5.1以上)
Linux: Fedora 13 (FireFox 3.6以上);Ubuntu 11.10 (FireFox 3.6以上)

因為使用了 java 和 Firefox 的 addon 來達到跨平台的目的

所以一定要使用 Firefox 瀏覽器(google chrome 已經不支援 java-plugin 了)

但看起來和發行版本沒什麼關係,應該只是舉出比較常見的 Linux 系統而已

這次使用 64 位元 openSUSE Leap 42.1 完全可以正常報稅

Linux 使用者可以有一個方便的管道報稅了,真是可喜可賀



1. 首先你需要一台可以被 Linux 支援的晶片讀卡機

之前用的和這次的,都是在便利商店買的,所以被支援的機率應該蠻高的

插上讀卡機後

$lsusb
Bus 001 Device 004: ID 0bda:0169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Mass Storage Device
Bus 001 Device 003: ID 05e3:0608 Genesys Logic, Inc. USB-2.0 4-Port HUB


多出這兩行,和之前使用的機型是使用相同的晶片

所以也可以被 pcsc-lite 支援

開啟終端機,用 root 執行 pcscd



2. java 支援

大部分的發行版本應該都已經搞定了

打開 firefox 在網址列輸入 about:plugins

看有沒有 java-plugin 或 icedtea-plugin

沒有的話,自己裝一個



3. 開始報稅

用 Firefox 開啟 https://rtn.tax.nat.gov.tw/ircweb/index.jsp


選擇使用自然人憑證IC卡登入

經過一連串警告之後

開始檢查 JVM plugin

請在右上角允許執行 IcedTea-Web



接下來會出現警告:大意是數位簽署沒有被受信任的來源確認之類的

身為一個政府機關連這都沒做好有點誇張

但不管如何,還是選擇 Yes 進行吧!

接著是登入畫面

輸入身份證號和密碼後

系統會提示您安裝中華電信自然人憑證plugin(HiPKIClient)

報稅系統是利用這個附加元件來存取您的讀卡機



然而...這仍是一個未受驗證的附加元件

而 Firefox 43 之後預設會停用並禁止安裝未經驗證的附加元件


還是一句話:政府機關加油好嗎?

有關附加元件的簽署,請參考 這裡

我們只好先由 about:config 來修改設定,暫時來安裝這個附加元件



找到 xpinstall.signatures.required 點兩下

將 true 改成 false



然後安裝 HiPKIClient

重新啟動 Firefox 後,重新登入

即可進入線上報稅的主畫面



選擇2.就可以利用自然人憑證下載所得資料

不用一筆一筆輸入

這邊有一個小bug:點選4.會出現警告畫面,畫面中誤將下載資料列在1.


下載所得資料後,基本上就是每頁檢查,修改,

就一直下一頁,就OK了

完整的詳細步驟畫面,請直接看相簿


線上報稅步驟圖解

中間有一段錯誤是因為我原本的讀卡機讀不到卡片,所以又去買了一台新的...

最後加一張圖,請這兩個單位加油一點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Can't use baloosearch for Chinese characters

I have some pictures named "快照##.png" (that means screenshot)

in my Pictures folder (see fig 1),

but search with dolphin shows no results (see fig 2).

And search png, you can find these pictures (see fig 3),

so these files were indexed !

fig 1. Pictures Folder

fig 2 Search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shows nothing

fig 3 Search "png" will show these files


In https://bugs.kde.org/show_bug.cgi?id=333037

Cjacker in comment 25 had some patches for this,

I rebuild baloo5 packages with these patches in my obs home project:

home:swyear:baloo5

before upstream fix this problem,

it's a temporitary workaround for Chinese search in plasma5.

At last, I can search the Chinese characters (see fig 4,5,6).

fig 4. Search in dolphin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fig 5. Search in start menu


fig 6. Search in krunner


The patched baloo5 packages can be found in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home:/swyear:/baloo5/

After installing these packages, run "balooctl disable" then "balooctl enable"in terminal,

wait some minutes for the file indexing.

When it's done, your baloosearch can use Chinese characters to search.

Baloo also affects Desktop search and Krunner (Alt+F2), you can see in fig 5, 6.

Before patching baloo,

Desktop search and Krunner shows nothing when using Chinese characters to search.



But there's problems when searching Applications.

When search "edit", (see fig 7)

you can see some results in Applications (應用程式)and Desktop search (桌面搜尋),

And some applications are named with "編輯" (that means "edit").

But search "編輯",you can't find these applications,

only Desktop search got the results. (see fig 8)

fig 7. Search "edit"

fig 8. Search "編輯"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openSUSE Leap 42.1 part 2

1. 使用者自訂輸入法的設定,改放在 ~/.i18n

export INPUT_METHOD=gcin

關於 openSUSE 輸入法的架構將要有全面的更新

M17N 的維護者之一 Fuminobu Takeyama 在本次12/4,12/5,12/6 的

openSUSE.Asia Summit 2015 對此發表議題

相關的討論可參考 m17n ML 




















2. YaST2 的新模組:字型 (Fonts)

使用圖形化介面提供無襯線字型(Sans)、襯線字型(Serif)、等寬字型(Monospace)的

全域設定與預覽

但使用者還是要看各桌面環境提供的字型設定

在這版的 KDE 中預設使用 Oxygen 字型

所以使用者還是要自行在設定中修改





















3. 在KDE 中,若 kmix 沒有啟動,會造成無法用筆記型電腦的 fn 鍵控制音量


4. 以下是隨便的抓圖
















佈置過後的家目錄
















一個很酷的全螢幕選單
















KDE 系統資訊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openSUSE Leap 42.1

1. KDE桌面安裝完成後字型要改一下
預設使用 Oxygen-Sans 和 Oxygen Mono
會使中文字被切掉一部份



















建議改用 Sans 和 Source Code Pro 代替








































我老花眼字體必須調大一點

2. gcin 圖示會少一個
簡單方法是將 gcin-tray.png 改成 gcin_tray.png

# su
# cd /usr/share/icons/gcin
# mv gcin-tray.png gcin_tray.png

懶惰的話,等更新

我做了一組新的圖示,適合搭配 KDE
需要的可以到
http://hyperrate.com/thread.php?tid=31920#31920
下載
解壓縮後將檔案複製到 /usr/share/icons/gcin/中
看起來像這樣









3. 下面是雜七雜八圖,我要去睡覺了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openSUSE 13.1 輸入法問題合輯

這是一篇流水帳,紀錄這幾天來所遭遇到或被問到的輸入法相關問題

1. 關於 gnome 的設定
之前的文章仍有部份有用,但是關於 gnome-settings-daemon 重設 QT_IMMODULE 和 XMODIFIERS 環境變數的問題,
openSUSE 團隊已經用修改 /etc/X11/xim 的方法來迴避此問題,
詳情請參閱 https://bugzilla.novell.com/show_bug.cgi?id=853063
使用者可以依照 bugzilla 中提供的檔案修改 /etc/X11/xim,
或經由 X11:Utilities 套件庫更新 x11-tools

2. gcin 需要更新才能正常使用
如果您需要某些 Ctrl + * 的快速鍵被吃掉了,請到 gcin-tools 設定(在內定輸入法 ...那頁)
將 Ctrl 輸入標點符號取消

如果您發現 gcin-tools 的 「求助」 無法使用,你又很介意這件事的話,
請安裝 M17N 套件庫的 gcin

3. ibus 需要更新才能正常使用
主要是在 Libreoffice 中 on_the_spot 以及和 libreoffice-kde 衝突的問題。

ibus-table-* 無法使用:如果您要使用 ibus-table-* 的相關輸入法,
卻發現到在輸入法設定選項中沒有這些輸入法,
請參考 https://forum.suse.org.cn/viewtopic.php?f=16&t=1848
可能是在某些系統中未在安裝 ibus ibus-table 套件前安裝 python-curses 套件,
這個套件在執行 /usr/lib/ibus/ibus-engine-table 時所需要的
在我的電腦上安裝 python-curses 後,執行
# /usr/lib/ibus/ibus-engine-table -x

然後重新安裝 ibus 和 ibus-table
(這個步驟只是純粹試誤得到的結果,原因不明),
打算先在 ibus-table 中先加上 python-curses 的相依,看是否會改善
可惜仍未能解決苦主的問題...

4. fcitx 的圖示有點大
參考 https://forum.suse.org.cn/viewtopic.php?f=16&t=1587
和 https://bugzilla.novell.com/show_bug.cgi?id=851983
Marguerite Su 說她要修了,所以你可以等更新

fcitx 在 gnome-terminal 無法輸入的問題,
是因為輸入法環境變數必須在 dbus 啟動前先宣告,
才能影響 gnome-terminal server,你才能在 gnome-terminal client 使用中文輸入
你可以手動修改 /etc/X11/xim.d/fcitx ,
把 export .... 這些環境變數移到 if test -z "$DBUS_SESSION_BUS_ADDRESS" ; then ... 之前,
像這樣這樣:
if ! type -p fcitx > /dev/null 2>&1 ; then


   echo "fcitx is not installed. please run `sudo zypper in fcitx`."

   return 1

fi



export LC_CTYPE=$LANG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export GTK3_IM_MODULE=fcitx

export QT_IM_SWITCHER=imsw-multi

export QT_IM_MODULE=fcitx



# Avoid relying on autolaunch to improvise D-Bus sessions for each process

if test -z "$DBUS_SESSION_BUS_ADDRESS" ; then

   eval `dbus-launch --sh-syntax --exit-with-session`

fi



fcitx -d



# success:

return 0

或者您也可以從 M17N 更新 fcitx

fcitx 桌面整合
fcitx 在 gnome 和 kde 都有 kimpanel extension (plasmoid)
和桌面環境整合得不錯,建議使用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GNOME3: 選擇您的輸入法(openSUSE 13.1)

您需要知道
1. (GNOME way)
  GNOME 3 自 3.6 版開始就整合了 ibus 成為預設的輸入法平台。
  而 openSUSE 13.1 開始所搭載的 GNOME 3.10 就包含了 ibus 整合。
2. (openSUSE way)
  openSUSE 有一套自有的啟動輸入法流程,
  並根據社群的意見針對不同的語系預設不同的輸入法平台。
  預設是根據 /etc/X11/xim.d/{您的語系}/數字-{輸入法}
  數字愈小優先等級愈高。
  也可以使用環境變數 INPUT_METHOD 來自訂所需的輸入法
  (是的,目前沒有圖形使用者介面)
  例如 zh_TW (繁體中文)使用 gcin, 而 zh_CN (簡體中文)使用 fcitx。
3. (Don't Conflict)
  這兩種方法要使他們不衝突才能正常使用輸入法。

4. 檢查 (openSUSE way) 為您啟動了什麼輸入法?
檢查 ~/.xsession-errors 或 .xsession-errors-\:0 之類的檔案
找到
/etc/X11/xim.d/zh_TW/30-gcin started sucessfully

再這個例子中,啟動的就是 gcin

5. 你想用什麼輸入法?
決定您要用的輸入法框架: ibus ? gcin ? fcitx ? scim ?

6. 若您要使用 ibus
(1) 檢查 ~/.xsession-errors 確定 ibus 已成功啟動,
如果不是啟動 ibus ,請在 ~/.profile 加上
export INPUT_METHOD=ibus

(2) 到設定值--地區和語言--輸入來源--加入英文和中文輸入法

寄件者 openSUSE 13.1

(3) 使用 Super+space 切換中英文輸入

寄件者 openSUSE 13.1

(4) ibus 的優點:與gnome整合,工具列上有圖示顯示輸入狀態,佈景主題搭配

寄件者 openSUSE 13.1

(5) ibus 的缺點:中英文切換反應慢,可能導致漏字

(6) ibus 的設定:要更改快速鍵,必須由設定值--鍵盤--快捷鍵--輸入 更改
(在 ibus 偏好中的設定仍會影響其他桌面環境)

7. 若您要使用 gcin (或 fcitx 或 scim)
(1) 檢查 檢查 ~/.xsession-errors 確定 gcin 或其他您選擇的輸入法已成功啟動,
如果不是啟動 gcin ,請在 ~/.profile 加上
export INPUT_METHOD=gcin

(2)如果您的 設定值--地區和語言--輸入來源 未做任何變動(尚未選擇輸入來源)
 
寄件者 openSUSE 13.1

這時您已經可以使用您選用的輸入法輸入了
如果您已驚動到了該設定, ibus-daemon 會啟動,和您已經啟動的輸入法衝突
導致無法使用任何輸入法。
請執行以下命令來回復預設值
gsettings set org.gnome.desktop.input-sources sources "[]"

(3)用 Ctrl+space 切換即可在 gtk2 和 gtk3 應用程式中輸入(?)
因為 gnome-settings-daemon 重新設定了 QT_IM_MODULE 和 XMODIFIERS 環境變數
導致無法在非 gtk 的程式中輸入
請參考:https://bugzilla.novell.com/show_bug.cgi?id=853063

(4)要解決 (3)的問題,有個簡單的方法:移除 ibus

(5)但如果你的電腦是多人使用,可能有人比較喜歡 ibus
困難的方法:你必須駭一下 gnome-settings-daemon ...
我不會寫程式,我只是刪除了我認為不需要在 openSUSE 系統做的那兩句,
如果您也不會寫程式,膽子和我一樣大,
你可以到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home:/swyear/openSUSE_13.1/
(在 i586 或 x86_64 目錄中,視您的系統決定)找到修改過後的 gnome-settings-daemon。
警告:請不要加此套件庫,裏面都是一些測試,不保證任何品質。
下載後直接用 rpm 升級安裝
# rpm -Uvh gnome-settings-daemon-3.10.2-3.1.i586.rpm
警告:gnome-settings-daemon-3.10.2-3.1.i586.rpm: 表頭 V3 DSA/SHA1 Signature, key ID 86d89a42: NOKEY
正在準備…                       ################################# [100%]
Updating / installing...
   1:gnome-settings-daemon-3.10.2-3.1 ################################# [ 50%]
Cleaning up / removing...
   2:gnome-settings-daemon-3.10.1-1.1 ################################# [100%] 

重新登入後,就可以在 非 gtk 程式中輸入了
再次警告:任何後果自行負責

(6) gcin 的優點:符合台灣人的使用習慣,作者是台灣人,可以用中文要求功能與回報錯誤。
目前沒有發現無法輸入的情況。
寄件者 openSUSE 13.1

(7) gcin 的缺點:在 gnome 桌面搜尋無法跳出選字視窗,沒有預設系統匣圖示顯示(但你可以裝 TopIcons ,但有時圖示無法正常顯示),在某些情況下有時跳出選字框會有殘像,有時會有選字視窗遮住輸入區的情形。

(8) fcitx 的優點:可自由迅速切換佈景主題(皮膚),支援新酷音,反應迅速,在簡體中文輸入法中評價最高。

寄件者 openSUSE 13.1

(9) fcitx 的缺點:和 gcin 一樣,若沒有安裝 TopIcons 無法顯示系統匣圖示,在 gnome 桌面搜尋的選字窗也一樣跳不出來。另因不明原因,無法在 gnome terminal 中輸入中文。
Edit:感謝 csslayer 大大在留言中的指導,fcitx 裝上 kimpanel 擴充套件,可以完全融入 GNOME 3 的佈景主題中,太酷了!
寄件者 openSUSE 13.1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gcin for openSUSE 13.1 Update

openSUSE 13.1 的 gcin 發現有2個問題,所以決定回報 bug 並進行線上更新

1. 之前跟各位報告過 gtk2 immodule cache update 的問題
  會導致無法在 firefox 等 gtk2-based 應用程式無法輸入中文
  (當 gcin 是你最後安裝的輸入法時就會這樣)
解決方法:
for x86
# gtk-query-immodules-2.0 --update-cache

for x86_64
# gtk-query-immodules-2.0-64 --update-cache


2. libreoffice 無法使用 on_the_spot 的輸入模式
  你會看到輸入法視窗一直固定在左上角
解決方法:
編輯 /etc/X11/xim.d/gcin
將 export OOO_FORCE_DESKTOP=gnome 前後的判斷式都去除掉
只留這一行,要強迫系統使用 gtk 介面

3. 如果看不懂怎麼改,請直接安裝 M17N 套件庫中的 gcin

# zypper ar obs://M17N/openSUSE_13.1 m17n
# zypper ref m17n
# zypper in --from m17n gcin

更新尚在審核,不知何時發佈...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openSUSE 13.1 你可能想知道的事

1. GNOME 3 的輸入法圖示
使用繁體中文安裝預設的輸入法是 gcin
如果您使用 gnome 3 桌面
雖然看不見系統匣上的小圖示
但仍然可以輸入中文
您可以使用 TopIcons 這個 gnome-shell 擴充套件來顯示傳統系統匣的圖示

寄件者 openSUSE 13.1

https://extensions.gnome.org/extension/495/topicons/
可直接線上安裝
但顯示有點不正常,算堪用啦

2. GNOME 3 桌面設定分在兩處
設定值 Settings  和 調校工具 Tweak tool
寄件者 openSUSE 13.1

寄件者 openSUSE 13.1

3. MATE 桌面使用者可能會發現第一次進入桌面會出現許多
 「正在啟動 Caja...」
請編輯 /usr/share/applications/caja.desktop 將
Exec=caja -n

改成
Exec=caja -n --sync


4. gcin 的 post script 可能有問題,單獨安裝 gcin 時,無法更新 gtk-immodule
原因是新版的 gtk2 使用 %libdir/gtk-2.0/2.10.0/immodules.cache 當成快取檔案
導致 gcin 原本的更新快取機制失效
這個問題影響不大,在 13.1 oss repo 中的 gcin 仍可以用
一般人使用DVD繁體中文安裝時,ibus 也會一起被安裝,ibus 在執行 gtk-immodule 更新時
會一併將 gcin immodule 更新
唯一有影響的是使用英文(或其他語文)安裝,再另行安裝 gcin 時,firefox 等 gtk-base 程式會無法使用中文輸入
此時您可以用 root 執行
#  gtk-query-immodules-2.0 --update-cache

新啟動的程式即可使用中文輸入(不必登出)
您也可以使用 M17N 中的 gcin (已修正此問題)

5. openSUSE 13.1 是下一個 Evergreen 版本
可以讓您在 SUSE 官方支援結束後用得更久
(一般的 openSUSE 版本官方支援 18 個月,Evergreen 社群支援再 18 個月,共 3 年)

6. zypper 有些新功能,如果您需要中文翻譯檔,在
(zypper .mo 此非原始文字檔,將此檔案放在 /usr/share/locale/zh_TW/LC_MESSAGES/ 目錄中即可)

7.GNOME 3 桌面使用 ibus 輸入法
以下為使用 GNOME 3 Live USB 測試的結果
(不確定使用DVD安裝中文語系的是否需要如此設定)
該影像沒有中文語系支援(可自行安裝),但是可以正常顯示中文
如果你習慣用拼音、倉頡或bopomofo 輸入法,設定完後也可以直接輸入中文
但我習慣使用酷音,所以還是要先安裝
# zypper in ibus-chewing

接著(可能要重新登入)看圖說故事
進行設定

寄件者 openSUSE 13.1

進入"區域與語言"
寄件者 openSUSE 13.1

按輸入來源的 "+" 新增輸入來源
寄件者 openSUSE 13.1

先新增一個英文
寄件者 openSUSE 13.1

再從 Chinese(Taiwan) 新增 Chinese(Chewing)
寄件者 openSUSE 13.1

你的 Input Source 會變成這樣
寄件者 openSUSE 13.1

這一步最重要:新版的 ibus 鍵盤快速鍵已經改成了 Super+space
(白話文: win 鍵+空白)
 (似乎沒辦法用 ibus 偏好設定來改...)
Update: 在 gnome 3 中要改變 ibus 的快速鍵,請用 Settings 中的鍵盤設定(謝謝 Amigo)
然後你就可以在這兩種輸入法間切換輸入中文或英文
寄件者 openSUSE 13.1

8. 13.1 使用和 12.3 一樣的 grub2 畫面、啟動畫面、預設桌面佈景(有點小失望)
KDM 佈景主題有變漂亮了

9. 如果你的機器不夠高級,建議你不要用 GNOME 3 桌面
我的測試機器:
MSi U100 laptop
Intel Atom CPU @1.60GHzx2
Menory 1GB
Intel 945GME x86/MMX/SSE2 Graphics
10 inches 1024x600 monitor
使用 GNOME 3 的感覺是『無法忍受』
使用 KDE 4 感覺可以接受
但是在家中的桌機(沒開機我就不列出配備了),即使使用 Live GNOME 仍十分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