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zypp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zypp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Various Dock on openSUSE Leap 42.1

我在 Google+ 上看到有人問關於 dock 的喜好問題


看看這些 dock 在 openSUSE 上如何安裝

目前這些套件都是非官方支援

系統: openSUSE Leap 42.1 LXDE 桌面

















1. cairo-dock

Home: http://glx-dock.org/

openSUSE 使用者可以從 home:Herbster0815 安裝 cairo-dock 和各種 cairo-dock-plugins


#zypper ar obs://home:Herbster0815/openSUSE_Leap_42.1 cairo-dock

#zypper ref cairo-dock

#zypper in cairo-dock


















注意:

LXDE 預設選單的應用程式無法用拖曳的方式加到 cairo-dock 以及後面介紹的其他 dock

請開啟檔案管理員,

由 /usr/share/applications/ 中選取應用程式拖曳到 dock 上




































cairo-dock 需要搭配開啟視窗管理員的 compositing 的功能才跑得順暢

您可以安裝 xcompmgr

#zypper in xcompmgr

然後執行 

$xcompmgr-autostart on

重新登入
















由 LXDE 控制中心-工作階段設定-自動啟動的應用程式

可以設定登入時自動啟動



2. docky

Docky in launchpad: https://launchpad.net/docky

openSUSE 使用者可由 home:swyear 安裝 docky


#zypper ar obs://home:swyear/openSUSE_Leap_42.1 swyear

#zypper ref swyear

#zypper in docky


































如果要啟用輔助程式,請安裝 dockmanager


#zypper ar obs://home:sergeyopensuse/openSUSE_Leap_42.1 dockmanager

#zypper ref dockmanager

#zypper in dockmanager


一樣可由工作階段設定自動啟動






















3. wbar (Warlock Bar)

Home: https://code.google.com/p/wbar/

openSUSE 使用者可以從 home:stefjakobs 安裝


#zypper ar obs://home:stefjakobs/openSUSE_Leap_42.1 wbar

#zypper ref wbar

#zypper in wbar imlib2 imlib2-loaders


請確認安裝 imlib2 和 imlib2-loaders


































wbar 無法用拖曳方式建立應用程式

需要花點時間填寫標題、命令和指定圖示

大部分的圖示都可以在 /usr/share/pixmaps/ 和 /usr/share/icons/ 底下找到

wbar 要手動操作進行自動啟動


$cd ~/.config/autostart/

$ln -s /usr/share/applications/wbar.desktop .




4. plank

Home: http://wiki.go-docky.com/index.php?title=Plank:Introduction

openSUSE 使用者可以由 home:swyear 安裝


#zypper ar obs://home:swyear/openSUSE_Leap_42.1 swyear

#zypper ref swyear

#zypper in plank




















































Docklets 這一頁不知為何無法使用(I don't know why)

要啟用這些 Docklets 需要手動建立


$cd ~/.config/plank/dock1/launchers/

$vi clock.dockitem


內容為


[PlankDockItemPreferences]
Launcher=docklet://clock


其他的分別為

docklet://desktop

docklet://trash

docklet://clippy


















plank 也可以設定自動啟動



全部玩過一遍後,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openSUSE 13.1 你可能想知道的事

1. GNOME 3 的輸入法圖示
使用繁體中文安裝預設的輸入法是 gcin
如果您使用 gnome 3 桌面
雖然看不見系統匣上的小圖示
但仍然可以輸入中文
您可以使用 TopIcons 這個 gnome-shell 擴充套件來顯示傳統系統匣的圖示

寄件者 openSUSE 13.1

https://extensions.gnome.org/extension/495/topicons/
可直接線上安裝
但顯示有點不正常,算堪用啦

2. GNOME 3 桌面設定分在兩處
設定值 Settings  和 調校工具 Tweak tool
寄件者 openSUSE 13.1

寄件者 openSUSE 13.1

3. MATE 桌面使用者可能會發現第一次進入桌面會出現許多
 「正在啟動 Caja...」
請編輯 /usr/share/applications/caja.desktop 將
Exec=caja -n

改成
Exec=caja -n --sync


4. gcin 的 post script 可能有問題,單獨安裝 gcin 時,無法更新 gtk-immodule
原因是新版的 gtk2 使用 %libdir/gtk-2.0/2.10.0/immodules.cache 當成快取檔案
導致 gcin 原本的更新快取機制失效
這個問題影響不大,在 13.1 oss repo 中的 gcin 仍可以用
一般人使用DVD繁體中文安裝時,ibus 也會一起被安裝,ibus 在執行 gtk-immodule 更新時
會一併將 gcin immodule 更新
唯一有影響的是使用英文(或其他語文)安裝,再另行安裝 gcin 時,firefox 等 gtk-base 程式會無法使用中文輸入
此時您可以用 root 執行
#  gtk-query-immodules-2.0 --update-cache

新啟動的程式即可使用中文輸入(不必登出)
您也可以使用 M17N 中的 gcin (已修正此問題)

5. openSUSE 13.1 是下一個 Evergreen 版本
可以讓您在 SUSE 官方支援結束後用得更久
(一般的 openSUSE 版本官方支援 18 個月,Evergreen 社群支援再 18 個月,共 3 年)

6. zypper 有些新功能,如果您需要中文翻譯檔,在
(zypper .mo 此非原始文字檔,將此檔案放在 /usr/share/locale/zh_TW/LC_MESSAGES/ 目錄中即可)

7.GNOME 3 桌面使用 ibus 輸入法
以下為使用 GNOME 3 Live USB 測試的結果
(不確定使用DVD安裝中文語系的是否需要如此設定)
該影像沒有中文語系支援(可自行安裝),但是可以正常顯示中文
如果你習慣用拼音、倉頡或bopomofo 輸入法,設定完後也可以直接輸入中文
但我習慣使用酷音,所以還是要先安裝
# zypper in ibus-chewing

接著(可能要重新登入)看圖說故事
進行設定

寄件者 openSUSE 13.1

進入"區域與語言"
寄件者 openSUSE 13.1

按輸入來源的 "+" 新增輸入來源
寄件者 openSUSE 13.1

先新增一個英文
寄件者 openSUSE 13.1

再從 Chinese(Taiwan) 新增 Chinese(Chewing)
寄件者 openSUSE 13.1

你的 Input Source 會變成這樣
寄件者 openSUSE 13.1

這一步最重要:新版的 ibus 鍵盤快速鍵已經改成了 Super+space
(白話文: win 鍵+空白)
 (似乎沒辦法用 ibus 偏好設定來改...)
Update: 在 gnome 3 中要改變 ibus 的快速鍵,請用 Settings 中的鍵盤設定(謝謝 Amigo)
然後你就可以在這兩種輸入法間切換輸入中文或英文
寄件者 openSUSE 13.1

8. 13.1 使用和 12.3 一樣的 grub2 畫面、啟動畫面、預設桌面佈景(有點小失望)
KDM 佈景主題有變漂亮了

9. 如果你的機器不夠高級,建議你不要用 GNOME 3 桌面
我的測試機器:
MSi U100 laptop
Intel Atom CPU @1.60GHzx2
Menory 1GB
Intel 945GME x86/MMX/SSE2 Graphics
10 inches 1024x600 monitor
使用 GNOME 3 的感覺是『無法忍受』
使用 KDE 4 感覺可以接受
但是在家中的桌機(沒開機我就不列出配備了),即使使用 Live GNOME 仍十分順暢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openSUSE 12.1 體驗報告(2)

接著上次的 ibus 的問題,
您會不會覺得 ibus 選單的樣式怪怪的

好像是 ~/.gtkrc-2.0-kde4 中的設定沒有套用到 ibus 上
您可以
$ cd$ cat .gtkrc-2.0-kde4 > .gtkrc-2.0

將 KDE 的設定寫入 ~/.gtkrc-2.0
如果您要作全域的設定
在 /etc/gtk-2.0/gtkrc
將 gtk-theme-name = "Adwaita" 改成 gtk-theme-name = "oxygen-gtk"
如下看起來比較正常吧!


無線網路連線需要 root 密碼?
請參考
https://bugzilla.novell.com/show_bug.cgi?id=713639
更新:根據 https://bugzilla.novell.com/show_bug.cgi?id=716291 中的暫時解決方案修改了內容
注意:以下設定雖然避免輸入 root 密碼,但是我不確定會有什麼安全上的問題,自行斟酌
用 root 身份編輯 /etc/polkit-default-privs.local
加上
org.freedesktop.NetworkManager.network-control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NetworkManager.settings.modify.own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NetworkManager.settings.modify.system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NetworkManager.wifi.share.protected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NetworkManager.wifi.share.open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ModemManager.Device.Control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packagekit.system-network-proxy-configure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更新:根據瑪格麗特蘇的留言,加上了有關 system-network-proxy-configure 的敘述,可以防止 Apper 一直要求 proxy 的驗證。

然後執行
/sbin/set_polkit_default_privs

KDE 選單回到上一層的方式和以前不同
請看圖中的滑鼠位置:


dolphin 預設不顯示選單
如果您需要選單,用滑鼠點選方式可能會失敗


請直接使用鍵盤上的快捷鍵 Ctrl+M 設定

筆記型電腦的觸控版預設沒有啟用在觸控板上點擊(Tapping)
請到系統設定--輸入裝置--Touchpad--Tapping--Tapping with one finger--Left mouse button


家目錄中有些中文目錄,我是十分贊成的,
只是我有時下載檔案後要用終端機執行
如果在 X 中,即使是終端機也是可以打中文,只是比較麻煩
但是有次我下載了 Nvidia 驅動程式...
所以我都會將"下載"這個目錄作一個英文連結
$ ln -s 下載/ Downloads

為了方便起見,您也可以將中文目錄放在前面
由 檢視--排序依據--遞減


然後是 konsole 的萬年問題
我都會將字型選擇"真實的字型名稱"(而非通用名稱 Monospace)
在英文環境時,並不會有這種問題


最後提供一個小訣竅:
剛開始裝機完成時,總會常常要加入套件庫、安裝新軟體之類的
而 KDE 的更新工具(11.2 是 Apper)也開始工作,常常就會衝突
每次問你要不要叫 Packagekit 關閉,但從來沒成功過
這時您可以按 Ctrl+Esc 呼叫系統活動
搜尋 packagekit,然後結束行程


今天報告到此為止, Have a lot of fun !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用 Live CD 一起來體驗 openSUSE 12.1

這篇文章都在 Live CD 中完成
根據 http://en.opensuse.org/openSUSE:Roadmap
openSUSE 12.1 rc2 將在 2011/11/03 發布
openSUSE 12.1 預計公開發行為 2011/11/16 日
如果您想體驗一下,或想幫忙測試,可以使用 Live CD

下載開發版本: http://software.opensuse.org/developer/zh_TW
我選擇了 Live GNOME
下載完成後燒錄到 CD 片上
留在您的光碟機中,重新開機(請注意設定 bios 用光碟開機)

雖然 Live CD 沒有提供繁體中文的版本
還是請您進入第一個畫面時按 F2,選取繁體中文,等下就不用再改語系了

如果您的顯示卡支援,應該會出現下面的畫面
如果不排斥英文,您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如果需要中文化,也只要下載幾個套件來安裝(下面示範)
首先,先連上網路

注意:如果習慣使用筆電上的觸控板上點擊,可能要在
使用者--系統設定值--滑鼠中先設定

將滑鼠推到左上角,或在 Activities 上按一下,可以看見常用的應用程式

如果沒出現想用的,按一下 Applications

如果知道名稱,在右上角搜尋處隨便打個開頭也可
我們要先開啟 openSUSE 的管理控制中心 YaST

開啟 Software Management (軟體管理)

您可以搜尋 zh 找到中文的語系檔
至少需要
bundle-lang-common-zh
bundle-lang-gnome-zh
yast2-trans-zh_TW
libreoffice-l10n-zh-TW
desktop-translations
順便把 flash-player 裝一下
注意:如果在選擇 libreoffice-l10n-zh-TW 出現自動安裝 ttf-arphic-bkai00mp
請不要安裝(您不需要,除非您還要選其他字型,否則您的界面會變楷體,很可怕),
要在上方 Dependencies 中取消自動檢查相依性,就可以將不需要的取消掉
輸入法等下再裝(後詳述)

開始安裝了,稍等一下

安裝完後,在右上角 Live-CD User 上按一下,選 Log out 登出
重新登入後就有完整中文界面了

還是請您開啟 YaST 這次選軟體套件庫,按左下角的新增

選擇指定 URL

在套件庫名稱處輸入一個好記的名稱,例如 ibus
在 URL 處輸入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home:/swyear:/ibus/openSUSE_Factory
(目前此套件庫 openSUSE_12.1 的部份還沒準備好,先用 Factory[註1])
其實在 rc1 中的 Oss 套件庫(已自動設定好)已經有了 ibus 相關套件
但是 ibus-chewing 版本和 ibus 不合,無法使用酷音(已回報,應該 rc2 就可正常了)
另外,也是要測試一下 ibus-gjs 套件(這是一個將 ibus 整合在 gnome 3 panel 的擴充[註2])
按下一步,就完成了


再次開啟軟體管理,會出現確認金鑰畫面,請按信任

在左上角的群組處按一下,改選套件庫,然後選擇 ibus 套件庫(或您剛才自己定的名字)
接著搜尋 ibus
如果相依性中有設定自動檢查,應該會自動安裝一堆輸入模組
如果您已取消自動檢查,建議還是先選取自動檢查讓系統自動選,
再取消自動檢查並取消不需要的套件
您至少需要 ibus libibus-1_0-0 ibus-gtk ibus-gtk3 ibus-gjs
我用酷音輸入模組,那還需要 ibus-chewing 以及 libchewing

安裝完成後別急著重新登出登入
開啟終端機 gnome-terminal (可以在桌面搜尋)
輸入
gsettings set org.gnome.shell enabled-extensions "['ibus-indicator@example.com']"

因為在 gnome 3.2 預設是停用所有 shell extension

然後重新登入就可以看到 ibus 輸入法了

接下來的步驟似乎是一個小蟲, ibus 並未自動載入已安裝的輸入法模組
所以用 Preferences (偏好設定)加入用的輸入法,最上面的是預設輸入法

測試一下輸入法吧

您可以點選右上角的 Live-CD User,在人像處按一下,設定您的個人資料
在名字上點一下,可以更改名字

在人像上點一下,可以更改頭像,有 webcam 就可以自己拍一張

成果就是這樣啦,線上帳號似乎有點問題...

如果您想要用 gcin
您可以用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home:/swyear/openSUSE_Factory 的套件庫
您也可以開啟終端機用指令來安裝比較快啦
su
zypper ar obs://home:swyear/openSUSE_Factory swyear
zypper in gcin gcin-gtk3-immodule

安裝完後重新登入
輸入法就變 gcin 了

您可以自由的嘗試各種功能,
例如您可以調整常用應用程式(按右鍵有移除選項)
或將應用程式直接拖曳到喜好中

如果您想要的話,您可以在喜好應用程式的最上面找到 Live 安裝
根據以前的經驗,您在這片 Live CD 操作時安裝的程式也會被一併安裝
(不過現在是 rc1,請三思而後行)

您唯一不能做(也很不想做)的事,就是關機,
不是電腦會爆炸,也不只是您剛才的設定全部消失,
而是您一定會馬上懷念這種體驗的。
請把隨身碟拿出來,把您在這台電腦上該儲存的東西儲存一下
例如,您可以存著剛剛下載安裝的檔案,讓您下次體驗時更方便
這些檔案會在 /var/cache/zypp/packages/ 底下,依照套件庫及架構擺放
您也可以按鍵盤上的 Print Screen 來抓圖留念

真的要關機時,由右上角的使用者名稱按一下

按鍵盤上的 Alt 就會變成關閉電源了

希望這次的體驗能讓您對 openSUSE 了解多一點,
歡迎一起來用 openSUSE !
Have a lot of fun !

註:
1. 目前很多套件庫還沒有 openSUSE_12.1 的套件庫,所以暫時使用 openSUSE_Factory
當 12.1 GM 之後,Factory 會繼續前進,您應該將套件庫指定到 12.1 的目錄
2. ibus-gjs 的參考資料:
http://desktopi18n.wordpress.com/2011/09/29/ibus-gjs-for-gnome-shell-3-2-0/
http://blog.kidwm.net/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