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ibu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ibu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openSUSE 13.1 輸入法問題合輯

這是一篇流水帳,紀錄這幾天來所遭遇到或被問到的輸入法相關問題

1. 關於 gnome 的設定
之前的文章仍有部份有用,但是關於 gnome-settings-daemon 重設 QT_IMMODULE 和 XMODIFIERS 環境變數的問題,
openSUSE 團隊已經用修改 /etc/X11/xim 的方法來迴避此問題,
詳情請參閱 https://bugzilla.novell.com/show_bug.cgi?id=853063
使用者可以依照 bugzilla 中提供的檔案修改 /etc/X11/xim,
或經由 X11:Utilities 套件庫更新 x11-tools

2. gcin 需要更新才能正常使用
如果您需要某些 Ctrl + * 的快速鍵被吃掉了,請到 gcin-tools 設定(在內定輸入法 ...那頁)
將 Ctrl 輸入標點符號取消

如果您發現 gcin-tools 的 「求助」 無法使用,你又很介意這件事的話,
請安裝 M17N 套件庫的 gcin

3. ibus 需要更新才能正常使用
主要是在 Libreoffice 中 on_the_spot 以及和 libreoffice-kde 衝突的問題。

ibus-table-* 無法使用:如果您要使用 ibus-table-* 的相關輸入法,
卻發現到在輸入法設定選項中沒有這些輸入法,
請參考 https://forum.suse.org.cn/viewtopic.php?f=16&t=1848
可能是在某些系統中未在安裝 ibus ibus-table 套件前安裝 python-curses 套件,
這個套件在執行 /usr/lib/ibus/ibus-engine-table 時所需要的
在我的電腦上安裝 python-curses 後,執行
# /usr/lib/ibus/ibus-engine-table -x

然後重新安裝 ibus 和 ibus-table
(這個步驟只是純粹試誤得到的結果,原因不明),
打算先在 ibus-table 中先加上 python-curses 的相依,看是否會改善
可惜仍未能解決苦主的問題...

4. fcitx 的圖示有點大
參考 https://forum.suse.org.cn/viewtopic.php?f=16&t=1587
和 https://bugzilla.novell.com/show_bug.cgi?id=851983
Marguerite Su 說她要修了,所以你可以等更新

fcitx 在 gnome-terminal 無法輸入的問題,
是因為輸入法環境變數必須在 dbus 啟動前先宣告,
才能影響 gnome-terminal server,你才能在 gnome-terminal client 使用中文輸入
你可以手動修改 /etc/X11/xim.d/fcitx ,
把 export .... 這些環境變數移到 if test -z "$DBUS_SESSION_BUS_ADDRESS" ; then ... 之前,
像這樣這樣:
if ! type -p fcitx > /dev/null 2>&1 ; then


   echo "fcitx is not installed. please run `sudo zypper in fcitx`."

   return 1

fi



export LC_CTYPE=$LANG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export GTK3_IM_MODULE=fcitx

export QT_IM_SWITCHER=imsw-multi

export QT_IM_MODULE=fcitx



# Avoid relying on autolaunch to improvise D-Bus sessions for each process

if test -z "$DBUS_SESSION_BUS_ADDRESS" ; then

   eval `dbus-launch --sh-syntax --exit-with-session`

fi



fcitx -d



# success:

return 0

或者您也可以從 M17N 更新 fcitx

fcitx 桌面整合
fcitx 在 gnome 和 kde 都有 kimpanel extension (plasmoid)
和桌面環境整合得不錯,建議使用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GNOME3: 選擇您的輸入法(openSUSE 13.1)

您需要知道
1. (GNOME way)
  GNOME 3 自 3.6 版開始就整合了 ibus 成為預設的輸入法平台。
  而 openSUSE 13.1 開始所搭載的 GNOME 3.10 就包含了 ibus 整合。
2. (openSUSE way)
  openSUSE 有一套自有的啟動輸入法流程,
  並根據社群的意見針對不同的語系預設不同的輸入法平台。
  預設是根據 /etc/X11/xim.d/{您的語系}/數字-{輸入法}
  數字愈小優先等級愈高。
  也可以使用環境變數 INPUT_METHOD 來自訂所需的輸入法
  (是的,目前沒有圖形使用者介面)
  例如 zh_TW (繁體中文)使用 gcin, 而 zh_CN (簡體中文)使用 fcitx。
3. (Don't Conflict)
  這兩種方法要使他們不衝突才能正常使用輸入法。

4. 檢查 (openSUSE way) 為您啟動了什麼輸入法?
檢查 ~/.xsession-errors 或 .xsession-errors-\:0 之類的檔案
找到
/etc/X11/xim.d/zh_TW/30-gcin started sucessfully

再這個例子中,啟動的就是 gcin

5. 你想用什麼輸入法?
決定您要用的輸入法框架: ibus ? gcin ? fcitx ? scim ?

6. 若您要使用 ibus
(1) 檢查 ~/.xsession-errors 確定 ibus 已成功啟動,
如果不是啟動 ibus ,請在 ~/.profile 加上
export INPUT_METHOD=ibus

(2) 到設定值--地區和語言--輸入來源--加入英文和中文輸入法

寄件者 openSUSE 13.1

(3) 使用 Super+space 切換中英文輸入

寄件者 openSUSE 13.1

(4) ibus 的優點:與gnome整合,工具列上有圖示顯示輸入狀態,佈景主題搭配

寄件者 openSUSE 13.1

(5) ibus 的缺點:中英文切換反應慢,可能導致漏字

(6) ibus 的設定:要更改快速鍵,必須由設定值--鍵盤--快捷鍵--輸入 更改
(在 ibus 偏好中的設定仍會影響其他桌面環境)

7. 若您要使用 gcin (或 fcitx 或 scim)
(1) 檢查 檢查 ~/.xsession-errors 確定 gcin 或其他您選擇的輸入法已成功啟動,
如果不是啟動 gcin ,請在 ~/.profile 加上
export INPUT_METHOD=gcin

(2)如果您的 設定值--地區和語言--輸入來源 未做任何變動(尚未選擇輸入來源)
 
寄件者 openSUSE 13.1

這時您已經可以使用您選用的輸入法輸入了
如果您已驚動到了該設定, ibus-daemon 會啟動,和您已經啟動的輸入法衝突
導致無法使用任何輸入法。
請執行以下命令來回復預設值
gsettings set org.gnome.desktop.input-sources sources "[]"

(3)用 Ctrl+space 切換即可在 gtk2 和 gtk3 應用程式中輸入(?)
因為 gnome-settings-daemon 重新設定了 QT_IM_MODULE 和 XMODIFIERS 環境變數
導致無法在非 gtk 的程式中輸入
請參考:https://bugzilla.novell.com/show_bug.cgi?id=853063

(4)要解決 (3)的問題,有個簡單的方法:移除 ibus

(5)但如果你的電腦是多人使用,可能有人比較喜歡 ibus
困難的方法:你必須駭一下 gnome-settings-daemon ...
我不會寫程式,我只是刪除了我認為不需要在 openSUSE 系統做的那兩句,
如果您也不會寫程式,膽子和我一樣大,
你可以到 http://download.opensuse.org/repositories/home:/swyear/openSUSE_13.1/
(在 i586 或 x86_64 目錄中,視您的系統決定)找到修改過後的 gnome-settings-daemon。
警告:請不要加此套件庫,裏面都是一些測試,不保證任何品質。
下載後直接用 rpm 升級安裝
# rpm -Uvh gnome-settings-daemon-3.10.2-3.1.i586.rpm
警告:gnome-settings-daemon-3.10.2-3.1.i586.rpm: 表頭 V3 DSA/SHA1 Signature, key ID 86d89a42: NOKEY
正在準備…                       ################################# [100%]
Updating / installing...
   1:gnome-settings-daemon-3.10.2-3.1 ################################# [ 50%]
Cleaning up / removing...
   2:gnome-settings-daemon-3.10.1-1.1 ################################# [100%] 

重新登入後,就可以在 非 gtk 程式中輸入了
再次警告:任何後果自行負責

(6) gcin 的優點:符合台灣人的使用習慣,作者是台灣人,可以用中文要求功能與回報錯誤。
目前沒有發現無法輸入的情況。
寄件者 openSUSE 13.1

(7) gcin 的缺點:在 gnome 桌面搜尋無法跳出選字視窗,沒有預設系統匣圖示顯示(但你可以裝 TopIcons ,但有時圖示無法正常顯示),在某些情況下有時跳出選字框會有殘像,有時會有選字視窗遮住輸入區的情形。

(8) fcitx 的優點:可自由迅速切換佈景主題(皮膚),支援新酷音,反應迅速,在簡體中文輸入法中評價最高。

寄件者 openSUSE 13.1

(9) fcitx 的缺點:和 gcin 一樣,若沒有安裝 TopIcons 無法顯示系統匣圖示,在 gnome 桌面搜尋的選字窗也一樣跳不出來。另因不明原因,無法在 gnome terminal 中輸入中文。
Edit:感謝 csslayer 大大在留言中的指導,fcitx 裝上 kimpanel 擴充套件,可以完全融入 GNOME 3 的佈景主題中,太酷了!
寄件者 openSUSE 13.1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openSUSE 13.1 你可能想知道的事

1. GNOME 3 的輸入法圖示
使用繁體中文安裝預設的輸入法是 gcin
如果您使用 gnome 3 桌面
雖然看不見系統匣上的小圖示
但仍然可以輸入中文
您可以使用 TopIcons 這個 gnome-shell 擴充套件來顯示傳統系統匣的圖示

寄件者 openSUSE 13.1

https://extensions.gnome.org/extension/495/topicons/
可直接線上安裝
但顯示有點不正常,算堪用啦

2. GNOME 3 桌面設定分在兩處
設定值 Settings  和 調校工具 Tweak tool
寄件者 openSUSE 13.1

寄件者 openSUSE 13.1

3. MATE 桌面使用者可能會發現第一次進入桌面會出現許多
 「正在啟動 Caja...」
請編輯 /usr/share/applications/caja.desktop 將
Exec=caja -n

改成
Exec=caja -n --sync


4. gcin 的 post script 可能有問題,單獨安裝 gcin 時,無法更新 gtk-immodule
原因是新版的 gtk2 使用 %libdir/gtk-2.0/2.10.0/immodules.cache 當成快取檔案
導致 gcin 原本的更新快取機制失效
這個問題影響不大,在 13.1 oss repo 中的 gcin 仍可以用
一般人使用DVD繁體中文安裝時,ibus 也會一起被安裝,ibus 在執行 gtk-immodule 更新時
會一併將 gcin immodule 更新
唯一有影響的是使用英文(或其他語文)安裝,再另行安裝 gcin 時,firefox 等 gtk-base 程式會無法使用中文輸入
此時您可以用 root 執行
#  gtk-query-immodules-2.0 --update-cache

新啟動的程式即可使用中文輸入(不必登出)
您也可以使用 M17N 中的 gcin (已修正此問題)

5. openSUSE 13.1 是下一個 Evergreen 版本
可以讓您在 SUSE 官方支援結束後用得更久
(一般的 openSUSE 版本官方支援 18 個月,Evergreen 社群支援再 18 個月,共 3 年)

6. zypper 有些新功能,如果您需要中文翻譯檔,在
(zypper .mo 此非原始文字檔,將此檔案放在 /usr/share/locale/zh_TW/LC_MESSAGES/ 目錄中即可)

7.GNOME 3 桌面使用 ibus 輸入法
以下為使用 GNOME 3 Live USB 測試的結果
(不確定使用DVD安裝中文語系的是否需要如此設定)
該影像沒有中文語系支援(可自行安裝),但是可以正常顯示中文
如果你習慣用拼音、倉頡或bopomofo 輸入法,設定完後也可以直接輸入中文
但我習慣使用酷音,所以還是要先安裝
# zypper in ibus-chewing

接著(可能要重新登入)看圖說故事
進行設定

寄件者 openSUSE 13.1

進入"區域與語言"
寄件者 openSUSE 13.1

按輸入來源的 "+" 新增輸入來源
寄件者 openSUSE 13.1

先新增一個英文
寄件者 openSUSE 13.1

再從 Chinese(Taiwan) 新增 Chinese(Chewing)
寄件者 openSUSE 13.1

你的 Input Source 會變成這樣
寄件者 openSUSE 13.1

這一步最重要:新版的 ibus 鍵盤快速鍵已經改成了 Super+space
(白話文: win 鍵+空白)
 (似乎沒辦法用 ibus 偏好設定來改...)
Update: 在 gnome 3 中要改變 ibus 的快速鍵,請用 Settings 中的鍵盤設定(謝謝 Amigo)
然後你就可以在這兩種輸入法間切換輸入中文或英文
寄件者 openSUSE 13.1

8. 13.1 使用和 12.3 一樣的 grub2 畫面、啟動畫面、預設桌面佈景(有點小失望)
KDM 佈景主題有變漂亮了

9. 如果你的機器不夠高級,建議你不要用 GNOME 3 桌面
我的測試機器:
MSi U100 laptop
Intel Atom CPU @1.60GHzx2
Menory 1GB
Intel 945GME x86/MMX/SSE2 Graphics
10 inches 1024x600 monitor
使用 GNOME 3 的感覺是『無法忍受』
使用 KDE 4 感覺可以接受
但是在家中的桌機(沒開機我就不列出配備了),即使使用 Live GNOME 仍十分順暢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openSUSE 12.2 的其他中文輸入法

0. 輸入法框架

這裡指的輸入法,並非一般人所說的倉頡、注音、行列、嘸蝦米、拼音等等輸入的方法,
這些輸入的方法通常是指一種參照表格,
當你在鍵盤上按某些按鍵的組合,會組成您所需要的文字
有些較複雜的演算方式則需要有輸入法引擎的幫助(不同輸入方法會用到不同的輸入法引擎)
但本文中提到的輸入法指的是輸入法框架
輸入法框架就是提供使用者介面讓您能使用不同的輸入法引擎和參照表格
參考:
 http://vicid603.pixnet.net/blog/post/33244831-%E3%80%8C%E8%BC%B8%E5%85%A5%E6%B3%95%E6%A1%86%E6%9E%B6%E3%80%8D%E5%9F%BA%E6%9C%AC%E7%9F%A5%E8%AD%98
http://zh.opensuse.org/Packaging_Input_Method_Framework_and_Engines


1. Linux 下常用的中文輸入法框架

fcitx :  http://code.google.com/p/fcitx/
openSUSE 12.2 預設的簡體中文輸入法,
雖然說是簡體,但基於上面所述,輸入法框架主要提供一個使用者介面,
所以很多繁體輸入法的表格和引擎也有支援

gcin : http://hyperrate.com/dir.php?eid=67
openSUSE 12.2 預設的繁體中文輸入法,
在上一篇文章中已介紹過

hime : https://github.com/hime-ime/hime
是 gcin 的一個分支,
他的源起和方向請參考
http://tetralet.luna.com.tw/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34&blogId=1

ibus : http://code.google.com/p/ibus/
很多 Linux 發行版本預設使用的輸入法引擎
是個比較國際化的專案

oxim : http://opendesktop.org.tw/demopage/oxim/
似乎已停止開發...

scim : http://www.scim-im.org/
前一代的主流輸入法框架

這些輸入法框架都有 openSUSE 官方或非官方的安裝支援
您可以很輕易的無痛安裝(輸入法通常不建議自行由原始碼自行編譯安裝)
如果需要社群支援,可以在中文論壇中文郵件列表(按此訂閱)中尋求幫助


2. 設定檔

openSUSE 各種輸入法的設定檔位置在  /etc/X11/xim.d/ 目錄中
每個輸入法框架會在它的設定檔中設定好環境變數並啟動它
至於要啟動哪一個輸入法框架則由不同的區域設定目錄中的連結數字來決定
例如在 /etc/X11/xim.d/zh_TW/ 目錄中有
30-gcin  40-ibus  49-scim-bridge  50-scim 這幾個連結
這些連結分別連結到上層目錄中的各輸入法框架設定檔
如果您使用繁體中文環境,就會優先啟動 gcin
gcin 若啟動失敗就會用 ibus, 依此類推


3. 切換輸入法框架的方法

ubuntu 所使用的 im-switch 或 im-config 並不適用於 openSUSE
雖然目前 openSUSE 仍沒有切換輸入法框架的工具
但只要設定好 INPUT_METHOD 這個環境變數
就可以蓋過原先為不同語言所設定的預設值
例如您可以設定  INPUT_METHOD="ibus"
下次登入就會使用 ibus 輸入法框架
(這個變數的值必須為  /etc/X11/xim.d/ 中的設定檔名稱)
這個環境變數可以在
/etc/sysconfig/language


~/.profile

中設定

/etc/sysconfig/language 是全域設定,
你必須以 root 的身份用純文字編輯器編輯  /etc/sysconfig/language
找到  INPUT_METHOD="" 填入您所要用的輸入法框架
這台電腦中所有的使用者都會使用你在這裡設定的輸入法框架作為預設值
除非使用者有自行設定

~/.profile 是進入桌面環境時系統會去讀取的檔案之一
這是在家目錄中的一個隱藏檔
檔名是 .profile
如果您要用圖形介面去編輯它
你得先在檔案管理員中看到它
在 Dolphin 的選單中在 「檢視」-「顯示隱藏檔」
您要自行在此檔案的最後加上(例如)
export INPUT_METHOD="ibus"
重新登入這個使用者就會使用指定的輸入法框架了

您可以參考 /usr/share/doc/packages/ibus/ibus-README.suse


4. 實戰

4-1. 使用 ibus

ibus 仍有不少人使用,所以仍在 OSS 套件庫中(也已經預設安裝)
所以不需要做額外工作
只要修改 ~/.profile 加上 export INPUT_METHOD="ibus"
然後重新登入即可



* ibus-chewing 1.4.0 已經送到 M17N 套件庫,
這版本解決了缺字的問題(http://code.google.com/p/ibus/issues/detail?id=1481)
若來不及進入 12.2 可由 M17N 安裝

4-2. 使用 fcitx

雖然是簡體中文的預設輸入法,但仍支援一些繁體輸入的模組
套件清單:
S | 名稱                           | 摘要                                                        | 類型
--+--------------------------------+-------------------------------------------------------------+-----
i | fcitx                          | Flexible Context-aware Input Tool with eXtension            | 套件
i | fcitx-chewing                  | Chewing Wrapper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cloudpinyin              | Cloudpinyin modu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config-gtk3              | GTK GUI Config tool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config-kde4              | KDE control modu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devel                    | Development files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fbterm                   | Fbterm Support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googlepinyin             | Googlepinyin module for fcitx                               | 套件
i | fcitx-gtk2                     | Gtk2 IM modu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gtk2-32bit               | Gtk2 IM module for fcitx                                    | 套件
i | fcitx-gtk3                     | Gtk3 IM modu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gtk3-32bit               | Gtk3 IM modu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hangul                   | Hangul Module for Fcitx IM Framework                        | 套件
  | fcitx-libpinyin                | Libpinyin Wrapper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m17n                     | M17N engine for fcitx                                       | 套件
i | fcitx-pinyin                   | Chinese Pinyin engin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pinyin-tools             | Fcitx tools to make pinyin match list                       | 套件
i | fcitx-qt4                      | Qt4 IM modu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qt4-32bit                | Qt4 IM modu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quwei                    | Chinese Zone-bit(QuWei) engin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skin-classic             | Fcitx Classic Skin                                          | 套件
  | fcitx-skin-dark                | Fcitx Dark Skin                                             | 套件
  | fcitx-sunpinyin                | Sunpinyin module for fcitx                                  | 套件
i | fcitx-table                    | Table engin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amharic            | Amharic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arabic             | Arabic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bingchan        | Icefrog Holography(QXM)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cangjie         | Simplified Chinese Tsang-Jei(Cangjie)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cantonese       | Standard Guongdonkwa Penkyampji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cns11643        | CNS 11643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dianbao         | Telegram(Dianbao)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erbi            | Two stroke(Erbi)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wanfeng         | Evening Breeze(Wanfeng)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wu              | Wu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wubi            | Wubi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wubi-large      | Wubi large character set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wubi-pinyin     | Wubi and pinyin(wubi-pinyin)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zhengma         | Cheng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cn-ziran           | Nature(Ziran)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emoji              | Emoji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extra-lang         | Languages for package fcitx-table-extra                     | 套件
  | fcitx-table-hk-cantonese       | Hong Kong Guongdonkwa Penkyampji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hk-jyutping        | Hong Kong jyutping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hk-stroke5         | Hong Kong 5 stroke input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ipa-x-sampa        | IPA X-Sampa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latex              | Latex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malayalam-compose  | Malayalam Compose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malayalam-phonetic | Malayalam Phonetic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other              | A fork of ibus-table-others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ru-rustrad         | Traditional Russian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ru-translit        | Russian Translit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ru-yawerty         | Russian Yawerty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tamil-remington    | Tamil Remington tables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thai               | Thai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tools              | Fcitx tools to make tables                                  | 套件
  | fcitx-table-tw-array30         | Array 30 tabl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 套件
  | fcitx-table-tw-array30-large   | Array 30 table with large character set for Traditional C-> | 套件
  | fcitx-table-tw-boshiamy        | Boshiamy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tw-cangjie-large   | Tsang Jei large character set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tw-cangjie3        | Tsang Jei 3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tw-cangjie5        | Tsang Jei 5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tw-easy-large      | Easy table with large character set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 套件
  | fcitx-table-tw-quick-classic   | Quick Classic tabl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 套件
  | fcitx-table-tw-quick3          | Quick 3 tabl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 套件
  | fcitx-table-tw-quick5          | Quick 5 tabl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 套件
  | fcitx-table-tw-smart-cangjie6  | Smart Tsang Jei 6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ua-translit        | Ukrainian Translit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table-vi-qr              | Vietnamese Quoted Readable table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ui-light                 | Light Weight UI for Fcitx                                   | 套件
  | fcitx-unikey                   | Vietnamese unikey support for Fcitx                         | 套件
i | libfcitx-4_2_4                 | Shared libraries for fcitx                                  | 套件
  | libfcitx-4_2_4-32bit           | Shared libraries for fcitx

您可以看見裡面有不少的繁體中文的輸入法
您可以選擇您喜愛的(例如新酷音)
用指令安裝比較方便:
# zypper in fcitx fcitx-chewing

然後設定 INPUT_METHOD=fcitx 重新登入即可
在 ubuntu-tw 論壇中論壇中有一篇推薦文可參考:
http://www.ubuntu-tw.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53570&forum=8&post_id=247156#forumpost247156



4-3. 使用 hime

hime  在兩個月前已發佈更新到 0.9.10
您可以在 home:swyear 套件庫中找到
目前的權值先定在 25
(比 gcin 還優先,您都這麼辛苦的找過來了,一定是很想用這個框架作為預設值吧!
但以後進入到 M17N 的套件庫時會調到比 gcin 後面)
所以可以不必另外設定 INPUT_METHOD 重新登入即可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openSUSE 12.1 體驗報告(6)

Firefox 的 Oxygen 佈景主題
原本的 Firefox 長這個樣子:

請由 Firefox 的 工具--附加元件--搜尋:oxygen
您就可以找到 Oxygen KDE 的佈景主題了

安裝完後重新啟動,您就會看到 Firefox 的新風貌了


次像素字形顯示 subpixel hinting
參考
http://forums.opensuse.org/english/get-technical-help-here/applications/468189-firefox-fonts.html
步驟:
加入 http://repos.opensuse-community.org/subpixel/openSUSE_12.1/ 套件庫
YaST--軟體套件庫--新增--指定 URL--套件庫名稱自訂--位址如上--下一步 就完成了
接著開啟軟體管理
檢視--套件庫--選擇 subpixel (或您自己的命名)
選取 fontconfig-feature-subpixel-hinting
然後按上方的『切換系統套件』
重新登入
我覺得字變得清晰了

多媒體播放我用了 umplayer 和 vlc
以前習慣用的 smplayer 在播放老婆的 DV 傳過來的影片時畫面停格
但是直接用 mplayer 就不會
用 kaffeine 則只有一開始有聲音

把 Nepomuk 搜尋模組也停用了

如果想用 scim(-bridge) 可以直接使用,在安裝中文語系時就會自動安裝
但是 12.1 DVD 中附的 scim 沒有包含 gtk3-im-module 的補釘
所以在 gtk3 應用程式中會使用 xim 的備用模式,
您可以將 scim 及 scim-bridge 套件升級到 M17N 的套件庫中的
就可以在 GNOME 3 中輸入,也會在 GNOME 3 的系統匣顯示
若要使用 scim-bridge:
$ echo "export INPUT_METHOD=scim-bridge" >> ~/.profile

遇到 gtk3 應用程式時會 fallback 到 scim 模組
若要使用 scim:
$ echo "export INPUT_METHOD=scim" >> ~/.profile

scim 輸入法在 gnome 3 運作的圖
寄件者 gnome 3 input method

要在桌面搜尋有個小技巧,輸入中文後 Ctrl+space 切換成英文,就會送出字
不過因為無法選字,實用效果不大
寄件者 gnome 3 input method

gedit 中可以輸入,表示 gtk3 輸入模組有正確載入
寄件者 gnome 3 input method

gcin 在 gnome 3 下運作的情況
寄件者 gnome 3 input method

寄件者 gnome 3 input method

ibus 在 gnome 3 運作的情況:
寄件者 gnome 3 input method

寄件者 gnome 3 input method

ibus-chewing 在 libreoffice-gnome 界面下會崩潰
您可以移除這個套件,界面看起來會不大一樣而已
寄件者 gnome 3 input method

安裝了 ibus-gjs 後,用 gnome-tweak-tool (Advanced Settings) 來開啟
寄件者 gnome 3 input method

這是一個 ibus 在 gnome 3 的整合界面,不會顯示個別輸入法而是顯現您的語系
寄件者 gnome 3 input method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openSUSE 12.1 體驗報告(2)

接著上次的 ibus 的問題,
您會不會覺得 ibus 選單的樣式怪怪的

好像是 ~/.gtkrc-2.0-kde4 中的設定沒有套用到 ibus 上
您可以
$ cd$ cat .gtkrc-2.0-kde4 > .gtkrc-2.0

將 KDE 的設定寫入 ~/.gtkrc-2.0
如果您要作全域的設定
在 /etc/gtk-2.0/gtkrc
將 gtk-theme-name = "Adwaita" 改成 gtk-theme-name = "oxygen-gtk"
如下看起來比較正常吧!


無線網路連線需要 root 密碼?
請參考
https://bugzilla.novell.com/show_bug.cgi?id=713639
更新:根據 https://bugzilla.novell.com/show_bug.cgi?id=716291 中的暫時解決方案修改了內容
注意:以下設定雖然避免輸入 root 密碼,但是我不確定會有什麼安全上的問題,自行斟酌
用 root 身份編輯 /etc/polkit-default-privs.local
加上
org.freedesktop.NetworkManager.network-control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NetworkManager.settings.modify.own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NetworkManager.settings.modify.system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NetworkManager.wifi.share.protected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NetworkManager.wifi.share.open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ModemManager.Device.Control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org.freedesktop.packagekit.system-network-proxy-configure auth_admin:auth_admin:yes

*更新:根據瑪格麗特蘇的留言,加上了有關 system-network-proxy-configure 的敘述,可以防止 Apper 一直要求 proxy 的驗證。

然後執行
/sbin/set_polkit_default_privs

KDE 選單回到上一層的方式和以前不同
請看圖中的滑鼠位置:


dolphin 預設不顯示選單
如果您需要選單,用滑鼠點選方式可能會失敗


請直接使用鍵盤上的快捷鍵 Ctrl+M 設定

筆記型電腦的觸控版預設沒有啟用在觸控板上點擊(Tapping)
請到系統設定--輸入裝置--Touchpad--Tapping--Tapping with one finger--Left mouse button


家目錄中有些中文目錄,我是十分贊成的,
只是我有時下載檔案後要用終端機執行
如果在 X 中,即使是終端機也是可以打中文,只是比較麻煩
但是有次我下載了 Nvidia 驅動程式...
所以我都會將"下載"這個目錄作一個英文連結
$ ln -s 下載/ Downloads

為了方便起見,您也可以將中文目錄放在前面
由 檢視--排序依據--遞減


然後是 konsole 的萬年問題
我都會將字型選擇"真實的字型名稱"(而非通用名稱 Monospace)
在英文環境時,並不會有這種問題


最後提供一個小訣竅:
剛開始裝機完成時,總會常常要加入套件庫、安裝新軟體之類的
而 KDE 的更新工具(11.2 是 Apper)也開始工作,常常就會衝突
每次問你要不要叫 Packagekit 關閉,但從來沒成功過
這時您可以按 Ctrl+Esc 呼叫系統活動
搜尋 packagekit,然後結束行程


今天報告到此為止, Have a lot of fun !

openSUSE 12.1 體驗報告(1)


我用 KDE
感覺上開機比較快了

Nvidia 驅動程式還在等待中,暫時使用 nouveau

預設的輸入法終於改成了 ibus
但是完全沒有載入任何輸入法模組
所以第一件要作的事就是選一個輸入法
在 ibus 圖示上按右鍵,選擇偏好設定

選擇您要用的輸入法

最後按加入

這樣才可以使用中文輸入

如果您覺得預設的圖示不好看
可能得自己修改了
在 KDE 中,ibus 會使用 gnome theme
預設的圖示是 /usr/share/icons/gnome/scalable/devices/input-keyboard-symbolic.svg
我用了 /usr/share/icons/oxygen/64x64/apps/preferences-desktop-keyboard.png
轉換成 svg 格式,來取代原本的檔案,
(您可能需要 sudo gtk-update-icon-cache -f /usr/share/icons/gnome/)
看起來像這樣:

下載檔案: http://dl.dropbox.com/u/6331820/input-keyboard-symbolic.svg

其他各種輸入法的圖示我沒法一一製作,我用了 texteffect 轉換了幾個字:

把您需要的圖示下載後,將他覆蓋您所要代替的圖示
例如: 酷音的圖示在 /usr/share/ibus-chewing/icons/ibus-chewing.png
用您想用的圖示替代,效果如下

不滿意但可接受
gcin 網站收集了一些圖示,應該也可以借用一下
今天先報告到此,明天還要上班呢!